前段时间,中芯国际的14nm工艺生产线获得美国的供货许可。
随即,这位中国大陆第一晶圆代工厂联系到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延长了此前双方定下的采购协议,并与阿斯麦签署了一份总金额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8亿元的光刻机设备采购订单。
![]()
在与阿斯麦签下光刻机订单后,中芯国际在日前公布2020年业绩报告时官宣了晶圆制造技术上的新进展。
据中芯国际在年报中透露的消息可知,目前第一代FinFET工艺水平逐步提升,已经进入成熟量产阶段,良品率达到业界标准。
而第二代FinFET工艺已经完成低电压工艺开发,并进入风险性量产阶段。
![]()
相比第一代FinFET,第二代技术的单位面积晶体管密度得到大幅提升,虽然性能提升幅度不及采用EUV光刻机的7nm,可在功耗方面表现出色。
据中芯国际技术领军者梁孟松博士透露,中芯国际第二代FinFET技术制程的芯片,可被应用于对功耗要求较低的设备。
![]()
此外,据中芯国际表示,2021年的资本开支为280.9亿元,基本与2020年的营收持平。其中大部分资本开支会被应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
近期,中芯国际也的确在为成熟工艺的扩产做准备。3月中旬,该公司曾发布公告,会在深圳建设晶圆厂,重点生产28nm及以上节点的成熟工艺。
新厂建成后,预期产能在每月4万片12英寸晶圆,2022年开始正产。
![]()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底,中芯国际还宣布在北京建设晶圆厂,同样加码28nm及以上节点的成熟工艺。
结合中芯国际的种种动作来看,台积电的“谎言”被拆穿。
笔者了解到,此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向外界表示: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行业出现重复下单的情况,诸如28nm等成熟工艺看似供不应求,实则全球产能已经供大于求。
![]()
但事实证明,全球市场对于28nm及以上成熟工艺的需求仍然很大。
众所周知,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晶圆紧缺状况加剧,如今不止汽车行业,智能手机、游戏机等相关产业也陷入缺芯困境。
诚然,这其中对于7nm及以下高精度工艺芯片有需求的设备不少;可大多数电子产品或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大型设备,所搭载的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精度的制造工艺。
![]()
故而,在此时提升成熟工艺的产能,有望令中芯国际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高通、联发科纷纷向中芯国际抛出橄榄枝,就是中芯国际趁势崛起的征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