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偏爱大唐之乾陵 [打印本頁]

作者: 会飞的乌龟    時間: 2014-8-31 21:01
標題: 偏爱大唐之乾陵

以写文字为目的的旅游是卑鄙的。

旅游就是从人的笼子里逃出来,逃亡到大自然的牧场放养自己的一次过程。

落笔时,我卑鄙。

——引用(张廷珍)

当入秋的季节符号在台历上被我用重重的笔墨勾画出来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了气温的变化。都说天凉好个秋,于是趁着日光不太火辣,偶尔还有几份凉意,去了一趟乾陵。

陵,墓,俗的说法就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去之前,朋友告诉我,这是最干净的陵墓。干净?第一次听人这么用词给陵墓,我稀奇,同时也滋长了去乾陵看看的欲望。

恰好人在咸阳市区,距离乾县并不远,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美美地张望北国的秋色,那种由衷的喜在心底蔓延。这里和我的家乡是如此贴切,熟悉感使得自己一点不陌生,没有人会把我当成游客。隔着车窗,我在想大唐贞观年间,那个十四岁入了宫门的冰女子武媚娘,身处封建时代,如何凌驾于众男人之上?她的智慧,她的谋略,令人叹之!而,这些背后是否还隐藏着我们触摸不到的旖旎?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唯一的一座二帝、夫妻合葬墓。地处陕西咸阳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是大唐“依山为陵”的典型陵墓,至今还未曾打开。遥遥望去,青山远黛,北峰凸起,主陵高高居上的气派,就是大唐盛世的象征。据说,当年唐高宗派两个风水先生去看风水,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回来都说找到了。高宗问,以何凭证?一个说是插了一把匕首,一个说是埋了一坛金子。结果,派人去寻,在乾县梁山发现了一把匕首,往下挖,居然匕首插在一个坛子上,打开里面全是金子。至于传说是真是假?后人无从查起,但至少可以说明乾县梁山的确是个风水宝地,适合帝王百年之后入睡。

带着这些奇闻轶事,我迫切朝它挨近,一步步缓慢而焦急……

早就知道乾陵的17座陪葬墓,有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墓;义阳、永泰、新都、安兴公主墓;还有八位大臣的陪葬墓。其中陪葬墓到现在只发掘出来三座,分别是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在这里,很多王子公主,连同他们的陪葬器皿都归了尘土。应了那句,尘归尘,土归土。可见,后人的打扰是多么不应该!只是,我仍旧做了一名俗客,禁不住那埋藏千年的奇珍异宝的诱惑,总想摸摸锈迹斑斑的出土文物上写满的华美故事

我迷醉于唐诗和壁画,或许真像别人说的那样,是从大唐一个小巷走来的女子,以一种绝美的姿态,流转千年。

站在乾县梁山脚下,阳光从山顶洒下来,越700个左右的台阶向高处延伸,好似通往天空,与云朵相迎。我没有直接进入主陵,随着观光游览车,先去了懿德太子墓,可谓气派!他,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被武则天杖杀,死时才19岁。他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生在帝王家,当了太子却未曾做过皇帝。他的墓穴是后来李显再次登基后,迁至这里的,气势宏伟,出土陪葬的东西很丰富,彰显着大唐的繁华与富庶。然,再好再奢华的陪葬物与一个年轻生命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可,生在帝王家,谁又能左右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懿德太子的不幸遭遇是政治的牺牲品,那么章怀太子又何尝不是?做为李唐的嫡亲血脉,和武氏家族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他身为武则天与李治的二皇子,取名李贤,是李治最有才华的一个儿子,最后神秘死去。有人猜测,是武则天害死的,这都是谣传,并没有史学依据。一个母亲怎会如此忍心?我不忍追寻下去,有些事情糊涂比明白要幸福

生在那个时代,要怎样的智谋才能统领天下?我不是政治家,无法掂别这份重量。但是,我知道一个女人的难处。有那么一刻,我同情她。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liv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