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日本江户时代铁壶的由来与保养 [打印本頁]

作者: Babyvoxqqq    時間: 2012-11-22 21:14
標題: 日本江户时代铁壶的由来与保养
鐵壺的由來
    鐵壺是何時開使誕生的雖然不是很清楚, 但在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釜上面加上提手,應該就是鐵壺的原形. 在江戶時代天明期(1780年代)的古文書中有記載鐵瓶(鐵壺)此名稱, 由此可推知鐵壺在庶民間開始普及是在此時期, 而在幕府到明治時期在民間鐵壺的使用更加普遍。
    鐵壺的產地最有名的是京都三條釜座,山形鑄物,長濱的晴壽堂,京都的龍文堂與南部鐵器.其中龍文堂乃以它的銅蓋而聞名在日本甚至有人只買銅蓋。
    此外目前手上的資料多為南部鐵器.先向各位說明南部鐵器的來源.為何會有南部鐵器的產生,乃對茶道的造詣頗深的28代南部藩主重直公,因為自己的領地內產出良質的鐵,所以於1659年聘請京都的小泉仁左衛門清行(在廣辭苑查南部也可以得到此資料)來製造茶釜,此可說是南部鐵器的起源。
    而南部鐵瓶乃第三代小泉仁左衛門清尊想有個使用方便而且可煮出好水的器具而創作出的作品。之後因需求增多,不僅是茶道的世界連日常生活中也為一般人所愛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南部鐵器是在明治時期才開始在全國打開知名度。其理由為明治41年(1908年)大正天皇還是皇太子時,訪問盛岡參訪第八代小泉仁左衛門製壺的過程,由於工法精湛獲得極高的評價,被隨行的記者拍下,也在各大報報導,從此南部鐵器在全國打開知名度。
    鐵瓶 急須 鐵壺
    為什麼會有這個標題,其實乃因台灣所說的日本鐵壺,日文是稱為鐵瓶或急須。鐵瓶大概是容量在900cc以上鐵製煮水器具,而急須應該就是500cc以下像台灣的茶壺的器具。所以以南部鐵器為例,標明為鐵瓶時,你就可以猜是大的煮水器具,標明為急須時就可知道是像茶壺的大小。
    鐵壺的使用方法
    新的鐵壺,在使用之前,先將一小杯茶葉用布包好放入鐵壺內,煮沸約10分鐘,如此茶葉中所含的丹寧和鐵壺中溶解出的鐵份,會在鐵壺表面形成一層丹寧鐵的皮膜,將更不容意生繡。此外新壺剛開始使用時請每天使用,讓水垢能迅速付著,但使用後記得保持乾燥。
    開始使用後約5天左右,內部會出現紅色像鏽斑一樣的東西,10天左右會出現白色的水垢。長期使用後,內部會全部變紅,只要水不會變濁這是沒關係的,請勿清除它,不要以為是生鏽就去擦它或洗它。
    平常使用時除煮沸時,儘量不要讓壺內有水份,煮沸後將熱水倒到熱水瓶等讓內部保持乾燥.在鐵壺完全冷確以前,請不要蓋上蓋子,並用乾布擦乾壺蓋。此乃因在把煮開的水裝入熱水瓶或其他容器後,立刻蓋上蓋子的話,壺內的蒸氣會隨著溫度下降而變成水滴流入壺內,而導至生繡。
    壺內部請勿用乾布或毛刷擦它,此外也請不要用清潔劑洗它。
    壺外部的保養,請在鐵壺仍有餘熱時,拿布沾一點茶水輕輕擦拭,久了之後就會產生獨特的光澤。?
    此外老鐵壺剛開始使用時,內部可能會有鐵繡或像鏽斑的東西,使用方法也是多煮它,等煮出來的水不會變濁時,就可以開始使用。
    此外最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鐵壺比較適合的熱源是炭火,但台灣現在應該沒有用炭火的習慣,所以若使用瓦斯爐爐火時,請記得開小火,以免對鐵壺產生損害。现在用电磁炉就好多了哦.

關於老鐵壺
    此問題有許多因素需考量,例如對古董品的認定,對鐵壺的喜好程度等。
    首先,關於古董品的認定 目前台灣市面上所標榜的老鐵壺 大概都是昭和前後的作品,即1925年前後,大概有80年左右歷史的鐵壺,在台灣就可當做是古董品。
    但在日本所謂古董的定義,可能得推到江戶之前即1868年前後吧,所以對於一般日本人而言,鐵壺算是早期家庭用具。此外,日本茶道界雖然有時會有用鐵壺的作法,但主要是以茶釜在泡茶,所以茶道界在收集古茶道用具時,大部份也是以茶釜為主。
    至於對鐵壺的喜好程度,雖說鐵壺年代不長。但還是有人把它當作古董品。在古董書裏,有時也會把鐵壺擺進去,不過大部份是名釜師作品如大西家的作品或龍文堂等,也是有不少人在收集鐵壺。
    另外關於生鏽問題,在許多鐵壺製造商的網頁,都說明鐵壺內部即使生鏽,只要煮水不會變濁,都是可以接受的。可能是因為其為生鐵所做 ,所以沒問題吧!不過這也見仁見智吧!而在日本在茶道界,對於老的茶釜或鐵壺,若生鏽太多,都會請釜師對內部重新作整理。  
    从由多數藏品看來,特大龜文堂有兩大類:
    A.日本光重款,B.日本龜文款,都是當時藩主的訂做壺。
    日本龜文款訂做壺的特徵是:
    1.流嘴特大,粗懭有味,搭配碩大壺身;
    2.容量大於1400CC;
    3.鑄造題材有別於山水樓閣。
    龍文堂创建于江戶末期約慶應3年西元1867年,在京都,创始人叫安平又稱安之介,龍文堂的風格古來与素面為主的鐵壺不同, 以唐草等怪奇奢華而聞名於世.
    龍文堂鐵壺作品,似乎只存在到昭和初期.
    盖内款龙文堂造正是订做壶的款印之一,若为安之介则是龙文堂造鉴。
    龍文堂安平的弟子龜文堂(能登川龜文堂正平)則以蠟型鑄法聞名,從龍文堂獨立而出自成一家,龜文堂於明治25年仙逝。
    鐵壺的聲音
    鐵壺有趣的地方一個是它的鳴聲,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鐵壺是會有聲響的,鐵壺的聲響有的像風吹松的聲音,有的是波濤洶湧,依工藝師的加工而有不同的效果,這邊舉幾個鐵壺的聲響供各位參考。
    1. 底部裝響片
  注意看有些鐵壺底部會有三片左右的鐵片,可能還有點生繡,不過您不要嫌它髒,因為這正是釜師精心製作的響片,因為有這種響片所以鐵壺才會有悅耳的聲響。
    2. 底部故意有凹陷
    感覺上這比較像現代的技法,一般而言具有傳統的鑄廠或是由釜師手工製作的鐵壺底部都會故意留點凹陷,所以您也不要以為底部破了,就是因為有這個凹陷,所以依火的大小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響,十分有趣。
    3.蓋的鳴叫  
    一般而言,這種技法好像多在南部鐵壺出現,有個規則,首先壺嘴的根部較低,壺體感覺上呈圓筒狀,其中壺底比蓋口寬,此外,蓋子較薄,有這幾個條件後,水沸騰時內部會產生壓力水蒸氣會往上昇,然後從蓋口噴出,此時壺蓋就會與壺體產生敲打的響聲,不過此種壺打開壺蓋時要小心,因為水蒸氣上昇,所以容易燙手,壺主曾經有過痛苦經驗,差點打破鐵壺。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b-ccc.live/) Powered by Discuz! X2.5